申论热点解读:信息泄漏频发引关注

申论热点解读

热点概述

 多年来,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屡见不鲜。从知名大酒店到网站应用,还有一些快递公司,都出现过信息泄露的情况。信息时代个人泄漏成为常态,前有建行员工贩卖客户信息五万多条,今有圆通快递五名内鬼贩卖用户信息四十万余条。信息泄漏的数额之大,再次把个人信息安全这一话题推向了舆论顶峰,引起了社会大众对自身信息安全的担忧。


   据悉,今年7月,圆通速递有限公司河北省区内部员工与外部不法分子勾结,利用员工账号和第三方非法工具窃取运单信息,导致40万条个人信息泄漏,相关犯罪嫌疑人已于9月落网。据上海网信办25日消息,近日,圆通速递也被约谈,责令要求其公司认真处理员工违法违纪事件。针对此事,圆通方称坚决配合打击非法售卖和使用快递用户信息的行为。


二、各方观点

央视新闻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汉华表示: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刑法修正之后,有一条“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其中有一项具体行为是“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所以相关执法部门其实应该跟进。包括在2013年之后,是否责令圆通进行整改,它采取了哪些整改措施?那五个账号被出卖之后,就能有40万的信息泄露,内部管理上其实已经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行政执法部门,包括刑事执法部门都应该跟进,“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这个武器是要用的,否则这样的事情就会层出不穷。


人民日报:确保用户信息安全,必须少一些“甩锅”思维,多一些主动尽责意识。一定程度上说,保护好用户信息,赢得用户信赖,企业才有未来。否则,既通不了人心,也递不了信任。同时,有关管理部门理应适应新情况,依法加大对违规违法快递企业的处罚力度,让企业违规违法成本大到他们无法甩锅和推责的程度,这些公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才能从根上得到治理。


民主与法制网:个人信息频频泄露,法律的牙齿要更加锋利!从垃圾短信到诈骗电话,“内鬼”犯案不是第一次出现,也不只存在于一家企业。出现问题时“内鬼”要打,平台和企业等“老虎”更要打,相关法律监管务必要跟得上,管得住,治得了!


政策理论

网络运营者开展经营和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商业道德,诚实信用,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建设、运营网络或者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命题点睛

圆通速递作为我国知名快递服务行业之一,其自身品牌的塑造过程是基于社会大众的认可而得以进行的,企业发展至今天形成了独特的号召力与认可度。因此在服务过程中不但应悉心维护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用户的服务体验。还要在服务过程中时刻注意保障客户的基本信息安全。


关于公民个人隐私泄露的情况已经广泛存在于快递、网购、房产、求职等诸多领域。虽说大平台为了信誉、为了股价基本上不会冒这个险,但管理不严格、无防护意识甚至没有风控的企业就危险了,这些掌握大量数据的人一旦心术不正就很容易成为内鬼。尤其他们看到犯罪成本低、来钱快,哪怕就一条几毛钱也会马上入坑,迅速从普通人转换成信息黑产上游的鳄鱼,试过几次没被抓就会变本加厉几十万、上百万的数据往外卖,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涉及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问题光靠任何一方的力量都远远不够,所以除了国家出台政策完善立法外,企业也要建立一个规章制度,对其内部员工进行管理和约束。我们公民个人也要提高自身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意识,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五、犀力解读

第一,圆通作为国内知名的快递服务行业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主要来源于民众的认可口碑的相传,倘若内部监管不当忽视服务质量拉低用户体验感受恐终将为人民所厌弃。

事实上,在该事件爆发之前,圆通快递就因物流配送速度慢、漏件丢件等一系列问题被大众所声讨。此前之所以差评如潮还能屹立不倒,最主要的还是凭借圆通速递早年积攒下来的良好口碑,因此即使出现一些小麻烦,大众还是在寄收快递时会把其列入考虑范围。而很显然,在服务、安全问题上双向注水,靠“割韭菜”模式的“一锤子”买卖注定不会长久,其透支的正是其多年积累下来的


信誉度与影响力。正所谓,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损害信息安全,不以服务为招牌,即使是在知名的企业也终将为人所不齿。


第二圆通内鬼致40万条个人信息泄露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大数据时代,每个客户的信息都具有价值,尤其是电话或者网络营销,获取了客户信息就如同挖到了富矿一般!个人信息一旦泄漏,将面临无尽的骚扰,营销电话等让人不堪忍受。就快递行业,越来越多的客户不敢用真名、真地址。


那为何快递行业成个人信息泄露“重灾区”?据一位从事网络信息安全行业长达20年的资深业内人士描述,因为快递行业的运单信息涉及的不单是姓名、电话号码,还有更敏感的家庭住址等信息,属于犯罪分子看来“信息变现能力最强”的类型,所以信息泄露后往往会流向诈骗渠道,造成更大的危害。例如,这些信息目前经常出现在“到付诈骗”等精准骗局中。


同时虽刑法积极打击贩卖个人信息的犯罪分子,同时对收买个人信息用于合法经营也做了规定“为合法经营活动而非法购买、收受公民个人信息,利用该信息获利五万元以上的构成犯罪。”但实践中,却很难将正常获取的信息带来的盈利与买来的信息经营所获利完全剥离,导致取证难,认定难,相当一部分购买信息的群体游走在法律之外。不仅如此,未达刑事追诉标准的收买个人信息行为甚至没有行政法规予以惩处,这也是一些违法分子有恃无恐的原因。


,从“建行”到“圆通”,贩卖用户信息事件层出不穷公众的信息安全谁来保护

大数据时代便利了人们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但不能因此而让人们的隐私安全受到侵犯。虽说泄露个人信息的圆通内鬼已经得到了法律的严惩,但由此体验出的公民信息泄漏,绝不仅仅是快递行业独有的现象。在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都面临这相应的风险,关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究竟有何办法?


近年来,行业“黑名单系统”早已“亮剑”。快递行业自发成立的诚信联盟“黑名单系统”对防止个人信息泄露起到了一定的自律监管作用。虽然行业自律起到了一定效果,但还远远不够,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才是解决信息泄露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于公民个人隐私泄露的情况已经广泛存在于快递、网购、房产、求职等诸多领域,只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执法力度,才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但行业自律和法律规范终究都是外在的保护,难免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对此,我们公民个人也要提高自身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意识,不给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遇到信息泄露,应积极寻求相关部门求助,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

更多关于事业单位招聘、教师招聘、考试公告、职位表、备考资料的内容可持续关注犀鸟教育

上岸必备词句

上岸常用词句.pdf

面试经典题型5大类

面试题型5大类.pdf

数资公式全集

数资公式全集.pdf

申论热点议题新鲜解读

申论热点议题新鲜解读.pdf

扫码回复

“我要上岸”

在线咨询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