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考试公文写作案例分析——出思想

对公文这一话题,党政军企,任何一级组织,哪怕是体制外的,都不可能置之身外。很多大学还专门开设了这门课。按照定义,“公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定团体等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形式的书面材料”。这里,我们把公文的定义“泛化”一下,职场上“非个人用途”的写作姑且都称之为“公文写作”。毋庸置疑,公文写作很重要,这项能力是职场上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这里,笔者把他归纳为四句话:出思想,精概括,讲明白,重品相


一、出思想

材料是一级组织交流传递思想的工具载体。那么,每个人都希望材料传递的思想是丰满的而不是骨感的,是立体的而不是单薄的,是厚重的而不是轻微的。这种材料的思想性,要具体落实到材料的观点、站位、立场、论述等各个方面,全方位渗透体现在整个材料之中。我体会,材料思想性的源头活水主要有:


(一)从深刻揭示本质特征中出思想。


讲一项工作,有没有论述出最为本质的特点、揭示出最为内在的特征,是衡量一篇材料有没有思想性、思想性强不强的重要标尺。


「案例1」曾经撰写过一篇某战略力量运用的材料,是为上级领导到某单位参加年度工作总结大会而准备的,层级比较高,很重要。之前,对该力量运用的表述,几乎是沿袭该单位编制表上的“老三句”:“为高层决策提供信息保障,为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提供信息保障,为现实任务提供信息保障”。这当然是对的。我当时在写作班子里头,研究了几次,认为在那种场景下,不能再沿用老三句了,这么多年了,到底你的力量是怎么用的,得挖一挖,说出些“道道”来。最后,是这样写的,四个度:


——坚持向常态观测要“强度”。合理调配各种力量和资源,科学统筹各战略方向需求,看紧盯死重热点方向。


——坚持向动向信息要“速度”。要在全业务系统的快速反应上挖潜能,做到动向信息的快速获取、实时传输和高效传递。



——坚持向分析处理要“精度”。对目标的分析解译必须精确精准,资料整编必须搞实搞细,真正做到实打实。



——坚持向综合研判要“深度”。强化战略敏锐性和感知力,把小的、零碎的、战术性的信息成果长期积累下去,分析得出深层次的特点趋势,努力做到“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从常态观测、动向信息、分析处理和综合研判四个角度,提出了强度、速度、精度和深度的要求,应该说,这样把力量到底该怎么用,着力点在哪里、增长点在哪里、放光点在哪里,比较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了。现在看,这种提法不仅适用于军用力量,对近年来兴起的商用力量也是适用的。



(二)从对标挂靠形势政策中出思想。


高站位是思想性的重要体现,要善于对标形势、挂靠政策。但不能乱举旗、无限上纲、扯不上硬扯,而是要适合身份、适应时势、适度拔高、适当拓展,要精准地“更上一层楼”,与形势、与政策方针去对标、看齐,解决写材料“师出有名”的问题。


「案例2」去年参加某专项工作组,参与东北三省发展天基农业监测系统的立项报告撰写,对立项必要性这样分析:


——建设天基农业监测系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大意是: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建成天基农业监测系统,对耕地和农产品长势实施监测和产量预估,对管控粮食安全风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建设天基农业监测系统,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手段。大意是: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体现,发展智慧农业是国家大政方针。随着技术进步,天基手段在农业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上正发挥着独特作用,为智慧农业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建设天基农业监测系统,是赋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大意是:卫星产业属于“战略新兴产业”,列入国家“新基建”范畴重点扶持发展。建设天基农业监测系统,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地区亮点、促进转型升级。


就是用三个维度来对标挂靠。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的根本大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体现,国家已经针对智慧农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产业发展,更是“新基建”的范畴,是国家下大力重点发展的领域。这样来立项,就显得“师出有名”,对标很齐、挂靠很紧,思想性就自然蕴含在其中了。



(三)从精辟阐述主张观点中出思想。


常常有这种情况,在材料观点上下了一些功夫,观点列得很好,但是领导在审查的时候总觉得讲得不够、不准、不透。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缺乏对观点深刻、精到的阐述,没有把主张的观点说清楚、说明白、说到位,也就是说“纲举”到位了,但“目张”还不够。所以,不仅要有观点,还要有精辟的论述来支撑观点。


「案例3」起草某领导在某单位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材料,其中有个观点是“加强体系建设”,是这样论述的: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强调体系能力。我们要转变形成体系化能力,不仅是骨干手段的能力、“硬件”的能力,而且也是配套系统的能力、“软件”的能力,还有用户的应用能力。这其中:


——发展力量手段是根本。没有手段,或者手段不强,能力形成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坚持把发展力量手段放在首位,跟踪掌握、准确预测这一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技术手段,提升“硬实力”。


——建好应用系统是重点。仅仅靠性能先进的骨干手段,而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地面应用系统,也形成不了能力。要在地面系统建设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扩展、完善、优化地面应用系统建设和内部运行,研究如何拓展延伸,构建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应用体系。


——健全运行机制是关键。硬件架构及配套运行机制,直接决定了体系能力生成的路径、成效和整体能力的强弱。全系统工作运行机制要做到顺畅高效、灵敏快捷、全面配套、双向互动。


——充实作战数据是保证。持续加强所获信息数据的常态汇总、分类整编和动态更新,检验完善重要目标、关键参数、基础数据等信息资源,以常态、鲜活、扎实、有效的基础数据建设,促进力量体系能力生成。


这段文字材料,没有停留在只是用“体系建设”这个词贴标签、喊口号,而是在深刻分析全体系要素组成及相互之间软硬件关系的基础上,从力量手段、地面系统、运行机制和作战数据四个层面,具体论述了应该如何加强体系建设,可以说是体系建设思想在这一领域的向下延伸和细化实化。即便从现在的角度看,这种观点主张都不算过时,仍然有着很强的思想性和指导意义。



(四)从深入分析矛盾问题中出思想。


现在非常提倡问题导向,找问题、找“痛点”,事实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机关文字材料的根本指向和价值体现。文字材料的思想性,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矛盾问题的揭示和剖析。对问题的表述,是一个材料非常要害、而且不容易把握的重要部分,更是体现材料思想性和机关水平的重要部分。


「案例4」前期某公司参加某大赛,参加项目是“基于3D数字地球的‘地理+’综合学科教学示范系统”,设想把遥感应用于地理教学,在商业策划书里把痛点概括为“三长三消”:


——从教学现状看,一头是地理学科高考权重的上升,另一头是教学效率的低下。大意是:地理学科是中学课程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全国各地历年高考都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但中学生普遍不喜欢地理课,目前地理课程教学手段还比较单一,致使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甚理想。


——从学科特性看,一头是地理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另一头是地理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大意是:地理学科大多数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模拟实验,且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有着渗透性的关联。因为这些学科的抽象性,本来彼此关联的知识,在学生脑中成为一座座“知识孤岛”,难以有效地进行综合、联想和运用。


——从条件建设看,一头是教育“信息高速”建成通车,另一头是高速路上“个性跑车”的巨大缺口。大意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以通用化“硬建设”为主的1.0阶段,目前正处于以个性化“软建设”为主的2.0阶段,需求旺盛且持续,但缺口也很大。如何将新兴技术与教育场景深度融合,让信息高速上有越来越多的、分工越来越细、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和资源共享的“个性化跑车”,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地理学科的教学尤其如此。


就是从三个维度来分析,从中找出“三长三消”的痛点,这样把地理教学的痛点和需求,以及在策划书中后半部分提及的解决方案,就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强支撑、强呼应。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岸必备词句

上岸常用词句.pdf

面试经典题型5大类

面试题型5大类.pdf

数资公式全集

数资公式全集.pdf

申论热点议题新鲜解读

申论热点议题新鲜解读.pdf

扫码回复

“我要上岸”

在线咨询

下载APP